銀行乃百業之母,係一個經濟活動進行中,銀行扮演著一個最重要嘅角色。如果銀行唔好,其他行業經營環境更為嚴峻。銀行股可以理解為做錢嘅生意,所以分析比較時同其他股票略為不同。係股票行業當中,金融銀行股可以說係我嘅至愛,極大部分原因係派息多而穩定,正正適合一個長期複利的平台。所以在我踏入投資冒險後,成為我第一種的能力圈,我嘗試盡力列出我平常比較時會留意的指標。
(一)市賬率P/B,由於懶,之前寫過就唔再copy喇。但千萬不能單看估值。
(二)股本回報率 ROE(return on equity),純利(稅後)/股本,這個數字反映公司為股東帶來嘅賺錢能力,係銀行股內極為重要(我覺得)。因為反映出公司係保留咗盈餘後的運用能力,數字越高代表越好,而且更是表達我所追求的複利能力,以香港銀行股計,5號係金融海嘯後,多年Roe只有單位數或接近雙位數,我認為不合我個人標準,所以暫停再投資直到有明顯改善為止。
(三)貸款增長率(loans growth),做錢嘅生意公司,當然要睇下生意增長好唔好,但呢個數字我不會獨立睇,會同之後的不良貸款率合拼比較,否則可能跌入高增長陷阱,一個貸款生意的完整過程係有借有還先完美,否則高增長率同時也是高的壞賬率。
(四)不良貸款比率(non performing loans ratio),係指不良嘅貸款佔整體貸款額比率。我認為貸出嘅質比量更為重要,畢竟息差係主要的貸款收入來源,一單收唔到嘅爛數係要用好多單嘅利潤來填補。壞賬是我舊愛內銀最大問題,係持續高增長後亦帶來持續增長的壞賬。而且要預先撥備,呢個係內銀股價低賤嘅主因。宜家仲加個債轉股,如果買入要更小心。
(五)資本充足率 CAR(capital adequacy ratio),係核心資本對加權風險嘅一個比例。(T1+T2)/加權資產風險,只要大過或等於8%就ok,再仔細就下次有機會再講。我睇呢個主要原因是估算未來有冇集資的需要,因為在海嘯後,好多銀行為咗滿足要求而發出一批批高息債及優先股。直接影響作為股東的利益。
(六)成本同收入比率(cost/income ratio),呢個用黎同其他同業對比最重要,直接可以睇到運作的效率,不過假設本地同國際規模比較時,要加少少彈性。
(七)息差,唔詳細講都知,上下空間越大越好。(其實已寫到好攰,呢樣亦係小弟主要工具,下次有機會再講我小小散戶的應用)
如果冇記漏,大概就咁上下。由於銀行需受多重監管,公司的賬目可靠性比較任何行業為高。所以可以放心信任年報的數字。當將幾間的數字列出比較,就會很容易分辨出好壞。銀行股很多也是大到不能倒,可以擔心少一樣風險,只要預先代入佢係做錢的生意,再加上適量預計未來經濟方向,其實唔難!!!
今次我盡量冇用例子,因為我自己持有好多金融股,若是作為例子列出,我怕會偏幫咗自己所持有的,始終我當然買自己認為好的股,而且我對未來形勢唔樂觀,隨時沽出走人。但有一隻可以溫馨提示:德意志銀行(DB)係就我觀察最危險的銀行,鍾意執平貨嘅我,都絕對、絕對、絕對唔會買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