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間仲在市場上正常交易的公司,他的pb和pe正常也會不斷跳動,就像生物的脈搏一樣,有時跳得高,有時低,死去時同停牌後也一樣再也不會跳動。
在判斷一間公司值唔值得再花時間硏究,除了有特別消息和其他利好原因之外,我會先看呢二個數字,雖然並不能準確反映公司盈利能力,但基本也能知道之後再睇邊方面重要。就似去睇醫生,什麼病都好,都會量下血壓,中醫就先把脈一樣。
P/B price to book 市帳率=股價/每股資產價值
P/E price to earning 市盈率=股價/每股盈利能力
TTM P/E trailing twelve months 滾動市盈率=股價/最近12個月的盈利
市場上,通常每個行業的pb和pb平均值也不同,所以並不能一起比較幾多是高同低。但我自己的理解方式是pb係幾多折買緊資產,例如pb0.8,就等於八折。而pe就係幾多年回本,例如pe15,等於回本期係十五年。
關於pe
係我自己睇價值投資方面,買股票就如投資落一間公司,雖然不是自己可以控制點樣營運同管理,但手上的股票實際上是公司的一部份,一股同百分之十係冇分別。若果同朋友合資開公司,第一個問題通常都會諗下可以賺幾多同幾時回本啦,股票亦一樣。股票價格是市場眾多投資者給予的,如果市場大多數人也認為那公司非常有前景,就會高價買入,令到市盈率拉高。例如香港股王700騰訊,現在pe 57.78,即意味著現在購買,假設冇增長要57年後先收回本金。現在是不是太高,我也不清楚,因為騰訊就像受祝福的寶寶般長大,而且現在熱炒新經濟股。從歷史上睇,2000年科網股年代,過百倍或完全冇盈利來計算pe的公司也有,最後結果只剩一埸夢。(2017年尾上市的閲文、眾安等公司也是百倍pe股)。但從價值的角度,我只寧願追求平穩的公司,在股票正常時期,十倍內公司隨處可見,預測時間越短越能接近現實。所以投資的部分,我只會以十五倍為上限作為投資的第一個門檻。(當然實際十倍pe以上已非常小心)
關於ttm pe
我理解為比較會跟貼公司現況的市盈率,在投資一些高增長的公司比較重要。因為增長快的公司本來市場上已經很高的pe,看ttm如果有明顯的差距(低於靜態),咁先證明真係增長緊架。就算比人呃咗,都唔會呃足一世(年)。
關於pb
日常生活中購物做特價自然會豪爽啲,係股市亦一樣。pb的計算方法是將股價/公司的NLV (net asset value),
而NLV係將公司(總資產-總負債)/總股數。
論價值pb是1即等於正常,
低於1即是有折扣,假設0.8=用80蚊買100蚊資產
高於1即是要俾溢價,假設2=用200蚊買100蚊資產
當要投資時,pb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,尤其係現金資產較高嘅公司,例如銀行、保險以及一些實業公司。低pb就像一條䕶城河,如果公司執笠清盤都唔會變成一無所有。在股市氣氛差時,更可以遇到純現金資產出現折讓的公司。(要搵現金折讓公司只要做多一歩,就是打開年報將淨現金/發行股數)。當然在不同的行業也是不能一齊比較,就是之前提過的能力圈問題,例如金融公司係用錢做生意、實業公司通常有物業做廠房或存放,而一些科技公司就沒有或比較少。所以要比較也是用同行更實際,當熟悉一種行業,看pb就已經初步得知平定貴。不過有樣可以肯定的,穩健的公司pb低於1時買入,蠃嘅機率會大過高於1時買,例如香港藍籌股。
由於pb好似寫得難理解,所以小小馬後炮分享,在之前沽貨清單中,其中一隻我持有的1113長實賣出主要原因,就是跟據pb高於1而選擇在近75元沽出,因為香港地產股多年來普遍存在大折讓,而當時因為市場願意以高於內在價值,收購我較早前以折扣購入的資產。所以我認為是合理價地出售,便決定成人之美。雖然並不是最好的結果,但由於是跟著自己的紀律執行,所以對自己也是合格。
利申:現時pb約0.9,仲未打算買入番
(以上內容如果有錯漏,請指點一下,因為平常計,好少會列出,而且很多數字是可以在報價看到,所以懶開怕記錯。而且真的不要直接跟買賣,自己的投資要自己負責,例子只是想更方便表達。)
因為最近比較忙於處理自己的投資同打機,所以不能按之前計劃一星期更新一次,真的很抱歉唷。本來今次其實想寫下關於近期股市波動同美國債息急升的事(我覺得對之後投資環境有很大影響),不過因為收到朋友的要求,所以再繼續寫一些離開冒險新手村的基本裝備,但其實寫落又真係提醒番我好多,因為平常已變習慣的事,有時真係會唔記得咗。雖不能單靠pb同pe來判斷估值,但作為一個表面的訊息是非常有用,去露營都會帶多包紙巾啦,更何況投資冒險。
補祝各位新年快樂、贏到開巷,恭喜恭喜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