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

讓時間停止 (對冲 Hedge)


對冲,如果有接觸開財經新聞同資訊都非常熟悉的名字。最常聽到的就係對冲基金,呢個名詞好像對我這些散戶來說相差好遠,但當我認識運作後,其實並不困難,俾我的感覺就像令時間停止一樣的操作。

對冲係一種避免風險的操作方法,通常會用係外滙、利率同股票等等等等的投資。一單交易看好就買入,看差就賣出。每一次交易都像神一般的命中當然能夠日日大賺,但如我這種凡夫俗子,只能靠另外方式來減少失誤或市況波動帶來的損失。

而對沖即是係買入時亦做埋賣岀的動作,冇錯,買大又買細,可能會有人問咁點贏呀?如果適當地運用買同賣二方面的比例,一樣係可以贏的,因為例如係外滙市埸,除左沽岀相同貨幣亦可買入對家(另外國家)的貨幣做對冲,還有通過控制買沽比例,令到賺多輸少得到利潤。不過由於要解釋過於複雜,也是我之後有機會再寫一個詳細解釋。畢竟遊戲一開始就打大佬通常都沒有好結果,若果有高手願意協助,歡迎指教。

而今次我想說的就是由日常生活開始做對冲,以下是小弟的小小例子:


香港人最鍾意的旅遊 (外滙)
去一個外地的旅遊,雖然可以使用信用卡,但通常都會兌換外幣來應付購物、食物同交通等開支,在我而言,通常也是預多比預少好,很多朋友也知道我最近去了一次澳洲旅行,由於我並沒有計劃一個旅遊日數,所以係預算洗費時相對麻煩,最後我決定兌換較為鬆動一些的現金,係銀行等待兌換期間由大約6.15左右直到完成交易時已跌至6.07先到手,令我感到澳元近期波動可能較大,於是決定做一個對冲的動作來避免使用或剩餘的兌換差價損失,係6.05左右沽空出相等數量澳元,係旅程完結後,再將澳元兌回港元,同時將之前沽空金額平倉,當完成時澳元己跌至5.7,二者存在了近6%的價差,由於沽空部分帶來利潤來填補銀行兌換回的損失。若果沒有做對冲,剩餘的外幣將會帶來消費以外直接的6%額外損失,令一個完美完結的旅程帶來不完美。而我所付出的只有買入同沽出的交易費以及沽空期間以日計的利息,總成本也大約只有0.2%,就像將兌換外幣後的時間停止。

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電子用品 (日常消費)
小弟由好耐之前已經係一個不折不扣的果迷,iphonei乜同i乜等當然也是我長期使用的產品,android迷可能會覺得佢定價高或舊科技等,為咗避免被攻擊,其實多年前我也支持過其他的。曾經間接持有三星samsung股票,不過後期覺得公司同另外的an機對手欠缺壟斷性而微利一倍就沽清了。
相信很多人也知道i系列係用一個封閉性系統,作為一個用家習慣而言,慣性難以突然一下子轉換,就像當年window一樣。而每賣一部iphone的純利之高係各大科技報章都曾經刊登(食水深),而且近代年年加價(冇人性)。
咁既然我又要用,公司又咁好賺,我點解唔參與一份呢,於是我就在某年開始,每買一件產品就至少買相同價值的股票,目的是對冲我使用週期後,下一件產品的大幅加價,同公司分享盈利。排除股價表現,只是週期內股息也足夠應付下一部加價的部分。(因爲今次重點係對冲日常消費,並不是價差交易,所以股價部分沒有提及,但有興趣可自行留意近幾年aapl走勢)
而由於是對冲生活用,所以只要繼續使用也會繼續持有。

以上例子只是近期咁啱係我生活上出現,其實實際應用會更多,由於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,就像外滙例子,假設選擇直接損失用剩的外幣差價也只是一千幾百,也可能會覺得㩒掣交易太過辛苦而唔做。但適當地運用工具來對冲生活也是經驗累積的一種方式,希望能夠帶俾有興趣的人一些新想法啦。

終於打完,估唔到打二個例子咁多字,最近係不同討論區同朋友之間都見有人爭論牛定熊市,過份投入只會令自己帶來緊張,既然自己有想法,何必理會他人呢?自己都唔相信自己,仲有誰願意相信你,堅持到底就是勝利。(好似係岀自舊港産片-絕世好賓)

近期,我買咗ps4的二之國2,係日系rpg遊戲,勁好玩啊,有興趣朋友可以上youtube睇下gameplay先,玩咗幾十個鐘為止,畫面同遊戲操作整體完全冇令我失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