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

金融危機=機會 (經濟衰退Recession)


經濟衰退在經濟學中,是指一個經濟活動普遍放緩、商業萎縮的時期。宏觀經濟指標,如GDP、就業、投資支出、產能利用率、家庭收入、企業利潤和通脹下降,而破產失業率上升。

美國係1973-74因油價上漲引起,衰退持續了24個月,道指跌45
19907 - 19913月:8個月,同樣由於油價上漲引起,因中東海灣戰爭,以及八十年代過度建設,美國銀行過度發放房屋貸款,道指跌18%
20013 - 200111月:8個月,因科網爆破,企業大幅減少投資支出,911事件
200712 - 20096月:18個月,因為銀行體系過度槓桿,投機熾熱,令泡沫爆破,道指跌了54%
以上部份抄自wiki,但由於資料好散,所以有啲抄baidu

至於經濟衰退的詳細定義以及歷史,請自行搜尋,始終copy哂落黎冇乜特別意思,而今次所說的,並不是股災,股災只是有投資股票上的大跌,有投資的人才有直接損失。相比黎講,經濟衰退可怕得多,因為是一整個經濟體系的負面影響,百業蕭條,時間軸上比一次性的股災大幅下跌持久,影響亦更深,什至能影響民眾的心理負面情緒。但隨著危機後會帶來更多機會,把握一次大機會比起埋首股市上落,獲得的回報更豐富及持續。

1990年經濟衰退時,銀行股大跌,巴郡把握著機會,用2.89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五百萬股。經過分拆後,股數調整為四千萬股,係二十六年後市值約19億美元,而額外每年可以收取近六千萬美元股息,相比當年的投資,每年收到的息率超過20%
另外,2001年蒙格已預計另一場經濟動盪將會出現

以上只是巴郡其中一個係大危機後大賺例子,其他例子多不勝數,所以有興趣朋友可以去書店,隨便一本巴菲特書也有很多詳細說明的成功例子。

舉完離地例子後,就到貼住地的小弟例子,90年我得幾歲,仲日日睇緊卡通片同玩玩具,所以未有參與,直到07-08年係接觸投資後二三年,幸運地遇過及有買入,不過由於當時主要是買入內銀,而內銀到現在也不見什麼特別強勢或豐厚大賺,所以不提也罷,有機會下次再寫,而夾硬擠一個例子都有個富國銀行例子嘅,如果認識小弟的朋友都有分享過,大概在前年,16年尾左右,主角當然是美國的富國銀行,當時因為一些虛假銷售而出現很多大問題,令股價急跌,我記得大概在3X頭左右買入,直到上年尾同今年年頭放岀大部分,現在還留著純利得來的少量股票繼續收息。(其實呢隻野間中又有次大事件,寫呢度令我記起仲有,遲啲賣埋佢等下次)

把握機會就是先設定好策略,開始準備好現金,等待經濟衰退或股災的來臨,但這決定在結果來臨之前,會因為持有現金而減低報酬率。係機會同利益中取捨權重就是機會成本,也是設定個人投資策略的一種需要的技巧,但係可以通過計算預期收益率來比較,下次有機會再詳細說明。若果冇準備好,面對機會也只會白白錯失。

經濟係一個大循環,有高價也有低價時,投資者的心態也是,心態牛同心態熊,就像上圖一樣,經過情緒高低後也是還原再起步。跟隨主流的想法只會得到主流大眾的結果,我並不是認為要做到拗頸地指熊為牛,只是要認清事實,決定相信自己前,反問一下自己,理據夠唔夠充分呢?好多時一次反問,可以交少好多學費。

關於危言聳聽地話跌事的話題,我想以今次做一個結尾了,並不是我突然牛,只是認為想寫番啲可以計算的方法,個人想法大致也表達哂出來。希望就算牛市也要保持有緊慎的心,熊市也並不可怕,做唔做青蛙就只有自己可以決定。有些人為咗認叻而靠日夜吹奏升市同大賺來滿足自己現實的失敗,有一點非常重要,其他人是不會為你的投資負責。
另外,如果有某些朋友認為我年頭話走貨會後悔,請search番之前的沽出某些貨日期紀錄,而如果都唔識搵,可以看看恆指,距離我沽貨日已有六千點,並一次也從未升穿該位,我寫呢幾句回應係怕另外有些朋友誤信而成為青蛙們,不知詳情的朋友請見諒。

希望下一次可以寫下比較複雜少少的公式野,但由於要打出公式勁困難,所以之前一次推一次,盡量盡量啦。最近極度繁忙,因為我自己都係資料迷,近期因為新興市場(之前已提過)同貿易戰,已要追大量資料,所以可能仲要好耐先打哂隻二之國呀😭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