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創造一些昂貴的物質,係為咗讓人類用腦去思考如何去得到它們。當需要思考如何可以免費得到它,這就是富爸爸所寫的財務智商。
我之前看過一本書,書名叫金錢心理學。書中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就係心理帳戶,每一個人心目中都會把錢分配給不同的用途和類型,而且還會設定那一個類別應該洗多一點、那一個類別洗少一點。
有其中一個例子就是,同一餐晚餐,如果是以平常日子的晚餐來說,埋單要二三千來說,可能會認為太貴了吧,但若果以和親人慶祝的話,又會比較願意接受。
而另外一個例子,如果一張戲飛一百蚊來說,係入場前跌咗,要再俾一百蚊買一次,人們就會覺得付出左雙倍的價錢去看這一場戲。但是如果跌的不是戲飛,而是直接掉了銀包𥚃的一百元,就唔會認為自己是以雙倍價錢去看這一場戲。
這些原因,也是因為在消費心中不同的帳戶而形成。人們通常會跟據收入的來源去決定消費的模式。工作收入因為穩定,所以定做日常生活開支,會洗得很平均。而一些額外收入,例如花紅或投資獲利,會因為係意外之財,消費起來,自然會比較鬆手和豪爽。
如果認識我本人的朋友,都知道我喜歡一些比較貴的手錶。可能會有些人認為不值、或應該用黎買股、或應該用黎買樓、買資產等。用係其他地方可以為我將來帶來更多。但事實上,係唔係真係會咁?自從我踏入社會工作後,所買的物品也沒有太大經濟壓力,放棄工作後也是如此。正如一開始引用富爸爸所說,當你想擁有一樣物品,不斷再思考點樣可以擁有它,是一種過程。
因為一般人來說,平常買一隻手錶可能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節儉一點,就能得到。但只是將自己的想法被現實環境所局限,將價就貨來接受。將一些自己得不到、或者要用幾年薪金才能買得起的東西列為奢侈品,認為只係炫耀用途。但其實只是逃避認同他人付出的努力。
雖然本書係叫人不要亂消費的,但我認為唔好被心中的帳戶影響自己,應洗則洗,人生短短幾十年很快就過去。節儉係美德,但只要係理性的,適度地消費來滿足自己,能夠有更大的推動力令人進步。
富爸爸亦講過,你可以選擇學習同思考買到你想要的,或生活在平均以下的水平。
思考、研究、行動和實踐的方式,能夠令你可以得到它。
這是2020年第一次寫blog,話咁快已經就過了二個月了。因為想俾啲目標自己,睇吓今年有冇咩想買,所以突然記得要寫下呢度。如果呢二個月有留意投資,都會覺得很古怪吧,明明(武漢)肺炎係全世界擴散得咁嚴重,市面上亦非常冷清,但樓市同股市都完全冇反應,什至仲有上升。這些情況,我相信係有國家隊托市嘅影響,所以我並冇做任何買賣,繼續保持要安全買黃金白銀心態,不過宜家都開始高位又有古怪了,其他避險的債券和日元沒有上升,反而只有黃金白銀上,感覺唔似因為股市就爆而流入金銀避險,所以少做少錯為前提,唔做買賣。
雖然遲咗,祝各位鼠年快樂
感謝分享..........希望樓主繼續寫BLOG
回覆刪除小學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