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

債券比較之信用利差&無風險利率比較 (Risk Free Interest Rate)



係公司基本因素上,個人認為揀債同揀股咁上下,以安全計揀債比揀股更輕鬆,而之前係香港想搵關於債券既知識書本認真唔容易,可能因為香港即食文化以及債券係香港唔流行呱,所以我只好係台灣及大陸郵購,係睇過之後就發現原來債券仲有好多比較方式,例如無風險利率(Risk Free Interest Rate)比較。

係投資方面最大嘅敵人就係風險,風險可以有好多原因構成,在做岀決定前只能逐樣分開衡量,而係資金運用上,閒置的資金會受通漲風險威脅,通漲同利率關係非常密切,所以可借由無風險利率減去第一道的閒置風險同埋將風險數字化。


由於市場上對美國唔會違約嘅機會非常有信心,所以通常會以美國十年期國債殖利率或倫敦同業拆息LIBOR黎作為無風險利率嘅基準,(但本人對美國違約機會係非常有保留,有機會再係金銀投資再詳細說明),而我會將二種利率分為長期和短期的用途,短期的資金用LIBOR,長期的資金用國債做基準,另外其他地區也可以用該地方公債殖利率比較。務求搵出一個最貼近的成本作為考慮同計算。

無風險利率亦可以當係資金成本一種,當資金離開安全的銀行而要承受額外風險的衡量。投資前要額外做多樣功課,其實又係為咗投資簡單簡單化做比較。呢個利率可以用係不同投資的比較,例如炒賣iPhone 、玩具、月餅、股票及債券等。

運用係股票上就有上一次寫的短期交易AOR比較𥚃面的資金成本,或者在股票長期收息的股息率比較,若果一間已失去增長動力的公司,所派嘅股息只是同十年期國債息接近,所冒的風險就完全唔值了。但師奶嘅短炒變長揸大法不在此例

而係債券上可以話係非常方便,因為債券投資期長,買入時的價格已直接反映係YTM之上(Yield To Maturity),不會因公司環境改變而加減息率,可以在作岀決定一刻以最接近的資金成本比較,得出利差。
在債券比較時,將級別一樣的公司債的殖利率同相同年期的公債殖利率比較一下,再細分二個利差指標做投資參考。



例如我現在有張十年後到期的公司債殖利率係7.08%,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係2.474%(寫呢篇野時的利率)
咁個利差即是
(1)7.08-2.474=4.606%
(2)4.606/2.474=186%

(1)4.606%呢個數係絕對利差(Absolute yield spread)就係要承受風險的利差,即係勇敢買落一隻公司債而唔揀國債嘅額外所得回報。

(2)186%呢個數係相對利差(Relative Yield Spread),若先放棄行業配置考慮,用係二隻資產質素相近的公司,評級也相同的公司債券計,例如公司A=200%,公司B=170%,相對利差越大那隻比低那隻多一個原因買佢。

總結係現在一個資金過剩嘅年代,投資成績要比別人好,在於點樣能夠充分運用資金,在回報的天秤上不斷互換比較,無風險利率能將需要承受的風險數字化,減少不必要風險就更能作出理性的投資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